山西五台山佛光寺,寺内( nèi)的东大殿,是中国现存等( děng)级最高、规模最大、保存最( zuì)完整的唐代建筑;被梁思( sī)成称为国内古建筑之第( dì)一瑰宝。 …与敦煌壁画净土( tǔ)变相中殿宇,极为相似,一( yī)望而知为唐末五代时物( wù)也。…斗栱雄大:整个斗栱的( de)高度,超过了柱子的一半( bàn)。 北宋官方建筑专著《营造( zào)法式》是世界上现存最早( zǎo)的木构建筑标准化著作( zuò)。 1930年到1937年,梁、林等营造学社( shè)成员,共调查全中国2738处古( gǔ)建筑,完成测绘图1898张,获得( dé)大量第一手学术成果。在( zài)此基础上,1943年,梁思成写下( xià)《中国建筑史》,填补了中国( guó)没有专业建筑学人写就( jiù)建筑史的空白。 蓟县独乐( lè)寺,发现了两座年代最早( zǎo)的辽代建筑,观音阁和山( shān)门。 1)天津大学丁垚教授发( fā)现:穿过这个大门,再穿过( guò)观音阁二层栏杆,能直接( jiē)看到里面观音立像的一( yī)双眼睛。

2)在山门明间的这( zhè)两棵柱子、和阑额形成的( de)画框当中,能够完整看到( dào)观音阁的正立面;观音阁( gé)的两个鸱吻,正好和它的( de)阑额相切。

3)16米高的观音巨( jù)像拔地而起,巨大的身躯( qū)沉入暗影;而顶层射入一( yī)道天光,刺破黑暗,正照在( zài)观音面部。 4)将镜头拉远,空( kōng)间设计的匠心,更超脱独( dú)乐寺本身:顺着观音目光( guāng)望去,一里外矗立着一座( zuò)白塔。千百年来,独乐寺观( guān)音就这样一直凝望着远( yuǎn)处的白塔。

《营造法式》最基( jī)本原则:「凡构屋之制 皆以( yǐ)材为祖」。现代建筑术语,“材( cái)”就是木结构建筑的基本( běn)模数;以材为祖,是古人设( shè)计出,高度标准化的生产( chǎn)模式。理解了以材为祖,也( yě)就掌握了古建筑研究的( de)钥匙。

“材”还分成八等,从大( dà)到小;一等材去盖太和殿( diàn),八等材来盖亭子。

在建筑( zhù)史中融入考古学和艺术( shù)史。 敦煌壁画,实际上是从( cóng)北朝以降,历朝历代,它所( suǒ)描绘的这些建筑,都能对( duì)应现实当中的建筑。 像正( zhèng)定的隆兴寺摩尼殿,那是( shì)北宋建筑;跟它平行的那( nà)个西夏的壁画里,出现了( le)一个几乎跟摩尼殿(除了( le)开间数不一样)一模一样( yàng)的建筑。可见是当时的一( yī)个流行的做法。

通过对中( zhōng)国上下五千年,近500个都城( chéng)建筑群、建筑单体的构图( tú)比例分析,得出中国古代( dài)常用的经典构图比例—√2。

它( tā)背后反映的文化内涵是( shì),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( yǔ)宙观,和追求天地人和谐( xié)的理念。

√2比例,证明了和西( xī)方古典建筑的黄金分割( gē)比一样,中国古代建筑数( shù)千年来一直有着对美的( de)比例的追求。
